從動漫產業看我國行業的畸形發展

動漫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力量,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了不小的力量。根據相關機構的監測,2018年動漫產值已經成為我國文娛產業的支柱,占比為24%,產值達到1500億人民幣。從最初的不足100億,發展到現在的1500億,絕對是爆發性的增長。

但為什么這么漂亮的數據,卻反應了我國行業的畸形發展呢?筆者從側面出發,表達一些不成熟的小觀點。

1.行業產業鏈脆弱

動漫產業結構

我國動漫產業鏈總體分為上游產品(動漫、動畫)、中游產品(電影、動畫圖集、舞臺劇等)、下游產品(公園、旅游、代言、玩具、服裝等周邊)。這三個環節相互影響,互相促進。動畫則是核心內容,動畫化的動漫才能轉變為IP,比如藍貓。

但我國能將這三個環節聯系起來的IP是很少的,中心的環節的缺失導致產業鏈脆弱。

2.原創作品少,題材單一

十萬個冷笑話

雖說近些年,以《大圣歸來》、《十萬個冷笑話》、《魁拔》等優秀國產動畫電影的出現,看到了中國動漫的未來。但這些優秀作品依舊是以中國古代題材為基礎的,反觀鄰國日本,各種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。雖說中日合拍的《肆式青春》做出了嘗試,但依舊是仿制痕跡明顯。

3.國民觀念難以改變

龍之谷

電影還是好萊塢的好看,動畫還是日本的精彩,這一掛念雖說在近些年有些改變,但依舊是大部分觀眾買票的原因。在2014年上映的國產優質動畫電影《龍之谷破曉奇兵》遭遇了票房滑鐵盧,5000多萬的票房沒有制作費用的6000萬高之外,和同時期上映的美國動畫電影《馴龍高手2》的4億票房更比不了。

聲明: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!

上一篇:莫雷事件應該給中國人一些警示

下一篇:絕地求生瞄準器攻略

最新資訊
? ? ? ?更多資訊